聚焦国际货代行业热点、政策法规,提供货代业务、物流优化、风险管理等前沿信息,
助您优化决策,提升货代竞争力。
上海港作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连续 15 年位居全球首位的超级枢纽,2025 年 1 月以单月 500 万标箱的成绩刷新历史纪录,标志着其在国际物流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巩固。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上海港在国际中转集拼领域的突破性实践。通过首创 “多业态货物同场集拼” 模式,上海港将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操作时效压缩 50%,国内段操作时效缩短至 3 个自然日,跨港区流程较新加坡港提速 40%,成功跻身全球港口效率第 一梯队。
这种效率革命源于三大创新:一是建立全链路可视化系统与智能监管体系,实现从货物入库到装箱的标准化操作;二是构建 “同库作业、全域监管、智慧运营” 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推动港口从区域中转枢纽向全球航运网络节点升级;三是整合上港集团内部资源,形成上港物流、港城物流等兄弟公司的高效协同机制,解决了传统集拼业务在时效性、复杂性和信息协同性上的核心痛点。上海港正以绿色航运走廊建设为抓手,推动国际物流的低碳转型。2022 年与洛杉矶港共同倡议建立的跨太平洋绿色航运走廊,计划于 2025 年部署具备全生命周期低碳能力的船舶,并在 2030 年展示全球首艘零碳集装箱船舶的可行性。这一倡议吸引了马士基、达飞等国际航运巨头参与,目前上海港已实现绿色甲醇和 LNG “船对船” 加注能力常态化,2025 年 1 月完成 “安妮马士基” 轮 3000 吨甲醇加注作业。
在技术创新层面,上海港通过岸电设施全覆盖、绿色甲醇供应链构建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完善,逐步形成港口与航运协同减排的闭环。例如,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 130%,绿色甲醇加注量较 2022 年增幅近百分百,并探索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培育中远海运、上港集团等 50 家绿色低碳链主企业。尽管上海国际物流取得显著成就,仍面临多重挑战。
未来,上海国际物流需进一步强化以下战略:一是深化与长三角港口群的分工协作,通过 “一单制” 等模式提升区域协同效率;二是加快绿色甲醇产业链建设,推动从生产、加注到船舶改造的全链条创新;三是依托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智库,加强对全球航运趋势的研判,提前布局数字化、低碳化技术应用1726。
上海国际物流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通过效率革命、政策创新和绿色转型,持续巩固全球枢纽地位,为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推动 “一带一路” 倡议提供坚实支撑。这一进程不仅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更将为全球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变革贡献 “上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