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际货代行业热点、政策法规,提供货代业务、物流优化、风险管理等前沿信息,
助您优化决策,提升货代竞争力。
国际物流,又称全球物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扮演着连接全球经济的关键角色。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进行物理性移动的国际商品交易或交流活动,便是国际物流的核心使命。其目的在于实现卖方交付单证、货物并收取货款,同时买方接受单证、支付货款并收取货物的贸易对流条件。
从广义角度来看,国际物流研究范围广泛,涵盖国际贸易物流、非贸易物流、国际物流投资、国际物流合作、国际物流交流等领域。国际贸易物流着重于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非贸易物流包含国际展览与展品物流、国际邮政物流等;国际物流合作是不同国别的企业共同完成重大国际经济技术项目的物流运作;国际物流投资是不同国家物流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国际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交流则聚焦于物流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和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狭义的国际物流,主要是指当生产消费在不同国家独立进行时,为克服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对货物进行物流性移动的国际商品交流活动,以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终目标。
国际物流的实质是依据国际分工原则,遵循国际惯例,借助国际化的物流网络、设施和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总目标是服务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选择方式与路径,以低费用和小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供方运至另一国需方。
国际物流具有诸多鲜明特点。与国内物流相比,在物流环境、物流系统、信息系统及标准化要求这四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物流环境差异是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这里主要指物流软环境。不同国家的物流相关法律各不相同,增加了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不同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国际物流所依托的科技条件参差不齐,甚至某些地区因技术限制影响全系统运作水平;各国标准不同,使得国际物流系统难以建立统一标准;不同国家的国情特征,也对国际物流造成诸多限制。由于这些物流环境的差异,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在多个不同法律、人文、习俗、语言、科技环境下运行,大大增加了运作难度和系统复杂性。
在运输方式上,国际物流常用的运输方式包括空运、海运、陆运和铁路运输等,各有优缺点,需根据货物性质、目的地、运输要求和成本预算等具体情况选择。空运速度快,适合急需或高价值、易腐货物,但运费较高;海运适合大宗货物长途运输,费用相对较低,但运输时间长,受天气和季节影响大;陆运(包括铁路和公路运输)适合短途或邻国之间的货物运输,在跨境电商集货和派送等特殊情况下也较为适用;铁路运输适合长距离、大批量货物运输,运费较低,运输时间较长。此外,还有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快递等特殊运输方式,适用于不同货物和运输需求。多式联运结合多种运输方式优点,可根据货物特点和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合理规划线路和优化运输方式组合,降低运输成本并提高时效性。
国际物流的业务流程较为复杂,涉及多个环节。以跨境电商物流为例,从卖家发货开始,货物可能先通过陆运集中到特定物流中 心,然后根据运输方式选择,通过空运、海运或铁路运输发往目的国。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办理报关报检等手续,到达目的国后,再通过当地的物流配送网络送达买家手中。这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准衔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货物延误或丢失等风险。